时间:2010-06-13
访问量:0次
1、具体说,填报志愿要考虑哪三大因素?
(1)高考成绩。考虑成绩,要看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否过欲报考学校的省控线。
(2)社会需求。考虑社会需求,不要看眼前,要看4--5年以后的社会需求。因为那时候孩子才大学毕业。从我国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形势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制造大国。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未来十年内不会改变。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大的方向不外乎两个;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理论研究,技术是指应用研究。从总体上看,学理论研究类的,有不小的困难。一是本科学生搞研究,出成绩的机会比较少,必须考研究生;二是受科学发展规律的影响,大多数理论工作者,直到退休也不能有多大的建树,只能在平平淡淡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选技术类和服务于第三产业的专业,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包括农、林、工、医等。对于文科学生来说,由于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分析、经济研究、经济预测、经济规范、经济操作等门类的专业,应该是大家比较向往的。文史哲专业的则相对冷僻。
(3)兴趣志向。兴趣志向,指导挑选专业的方向。
这三个因素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2、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当理想的学校和理想的专业不能兼顾的时候,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回答,每个人的倾向和着重点不一样,个性心理特征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仅供参考):
(1)对于分数有绝对优势的学生,要兼顾学校、地域,采取“强势专业”策略。所谓“强势专业”是指一所高校科研力量、师资力量最强,在同一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专业。比如考生选择金融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就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6所大学中选择。也可以从属于省级重点学科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大学(金融数学)、山西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校中选择。
(2)成绩中等的考生,按照自己的分数选一个能被录取的大学,采取“相近专业”策略,最好兼顾地域优势。比如,考生志愿倾向是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考生认为确定报考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没有十分把握被录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可填报微电子学、电子资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为了方便就业,可选取经济发达城市有相应专业的高校
(3)至于那些对某一行业有强烈预期的考生,采取“专业至上”策略。 “专业至上”即在专业绝对吻合的基础上选择可以被录取的高校。特别适合那些家庭在某一行业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毕业后可以凭借人脉关系进入某一行业或领域就业的考生。
(4)对于成绩差的考生,不能挑剔学校,先争取有大学读,选择“能走为上“策略,当然能兼顾地域最好。比如南方经济发达,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在专业选择上,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等专业,这些专业录取分数相对比较低,上大学以后再努力深造,还是很有前途的。
3、填报志愿应注意掌握何种技巧?
(1)慎选第一志愿,拉开梯度。
不管是一批次还是二批次,第一志愿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校有规定,在第一志愿没有录满的前提下,才采纳第二志愿的考生。今年我省在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工作中采取“平行志愿”,这样第一志愿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建议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务必慎之又慎,一定要充分重视,反复考虑,再三推敲,甚至提出多种方案,最后确定填报第一志愿的学校。
如果你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报考第二志愿就有一个级差的问题,有的学校级差可能会达到40分。所以考生在报考志愿时,无论是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第三批次,每个批次的几个志愿学校都要拉开一定的分数梯度。这就需要根据过去几年的情况,大体了解第一批次学校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的录取分数线,这样,填报的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才可能有实际效果和实际作用。同样,考生除了要注意报考学校分数级差的问题,也要注意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分数梯度的问题,以便形成一个合理的志愿学校和合理的专业结构。
(2)做到“一冲、二稳、三保底”。
各批次填报的4所(或6所)院校中,第一所院校能冲就冲。比如说以前一些高分考生想报北大、清华,却又不敢报,那么,实行平行志愿后,根据往年分数线,有一定把握的考生完全可以冲一下;第二所学校最好稳妥些,与第一所学校拉开一二个分数档。往往根据自己的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填报学校更加科学,根据高校在考生所在地的招生名额和自己的排名,准确估计自己录取的把握性,填报把握较大的学校;第三、第四学校要保底。为应对高考录取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三、第四所高校要保底,选取把握性最大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