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6-13
访问量:0次
1、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同一录取批次、同一投档时间段的多个院校志愿具有平行(并列)的关系,录取时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和检录。“平行志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类、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目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档案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4)一轮投档。由于考生所报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院校退档时,可以参加同批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
因此,考生和家长切记:不能误认为 “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或 “平行志愿”就是“平行录取”!
2.推行“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有哪些好处?
(1)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高考公平,机会均等”的原则。
(2)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3)提高了高分考生的投档录取率,避免了高分落榜或落低,保护了高分考生的利益。
(4)考生填报志愿选择空间增大,录取学校满意度提高。
(5)大学生入学报到率提高,复读生相对减少。
(6)推行平行志愿使高校录取时断档现象减少,“大小年”现象可能呈现减少趋势。
3、“平行志愿”填报有哪些风险?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缓解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没有风险,每年都有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当而落选。从目前看,“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重视:
第一,正常落榜的风险。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允许院校投档数略大于招生计划数,只要这种情况存在,超过招生计划数(尽管这种数量较之原有的投档比例已大为减少)的部分所投考生,依然面临正常落选的风险。
第二,自身缺陷的风险。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不可能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考生成绩相对较低、或专业不服从调剂、或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等,高校就可能将档案退回。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只有参加征求志愿填报或下一批次录取。
第三,定位不当的风险。如考生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投档分均未能达到几个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可能被投出。
第四,梯度不适的风险。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会大为减少,相当于自己把原有的4次机会又变成只有一次机会,即变成了假如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要求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院校显然也都无法投出。
4、“平行志愿”填报时如何规避风险?
根据先行试点省市考生的经验,平行志愿填报时,仍然要坚持“熟悉章程,量体裁衣,冷热搭配,兼顾地域”的原则。
(1)考生在专业选报时,应当恰当定位,并填上“服从专业调剂”之类。
(2)考生身体有缺陷,虽然并不影响志愿填报,但还是要避免填报自己身体受限的专业,应当选择一些对自己身体不受限的专业。
(3)误闯政策禁区。高校有的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因此,考生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看高校哪些专业有特殊政策限制,以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
(4)对高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志愿可以随便填,而是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高校。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几个平行志愿之间一定要有适当的“梯度”。也就是说,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低才有可能被录取。